变废为宝,
创造优美环境——————记首届广西人居环境设计银奖获得者苏儒敏

期次:第143期       查看:33


  简洁精致的三面设计,错落有致的公共使用空间,单间室会客区,敞开式办公室,光滑明亮的大堂接待区。明确的位置设定,接近水泥色的地平漆,彰显了工业文明的韵味,风格简洁,造型大方。这是宝石与艺术设计学院2014级环境设计1班的苏儒敏的作品《梧州富民码头53号旧厂房改造》,该作品在第一届广西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荣获银奖。
  灵感: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苏儒敏就读的是环境设计专业,为了在读专业方面有所提升,大二他就开始和同学一起外出实习,以提高环境设计方面的技能。苏儒敏说:“在实践的过程中自己会学到一些专业上的技能,在课堂学到的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要在实践中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提升自己的能力。”在2017年10月,他在得知“第一届广西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大赛消息的第一时间便抓住这个实践的机会,毅然选择了参加环境设计大赛。他说道:“如今已经大四,我想利用所学的知识创作出有价值的设计,这也是对自身成绩的一个肯定。”
  大学期间,学校都会组织去上海、北京、广州、苏州等发达地区观摩采风,这些经历给了苏儒敏在环境设计方面的灵感,同时也收获很多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在广东采风时观摩的广州红砖厂改造时,他理解到艺术家们将废弃旧厂房改造成了LOFT风格街区,并且该项改造设计已覆盖广场展示区、艺术家工作室、雕塑展厅、咖啡厅、国际画廊等数十个种类,是一个以全球艺术创意园区接轨的定义艺术中心。这项改造让苏儒敏有了灵感,以此为鉴,从大二准备毕业设计开始,苏儒敏便多次徒步到梧州万秀区沿江路富民码头附近的一部分闲置废旧厂房参观,开始了他的旧房改造计划。该类厂房大部分为砖混结构建筑,有可支撑的混凝土楼板以及混凝土柱子,内部空间空旷、空间布置灵活,选址旧建筑外墙到目前保留完整,红砖墙、梁柱外露,整体造型大方,其牢固性与灵活性方便进行改造。于是他便确定踩点于梧州万秀区沿江路富民码头附近的一部分闲置废旧厂房,以“梧州旧厂房改造”为主题,针对旧厂房改造成办公间的二次利用创作出大赛作品――《梧州富民码头53号旧厂房改造》。“梧州富民码头旧厂房荒置许久,利用率不高,限制了该建筑的相应价值。本次的旧厂房改造办公空间设计,是利用旧厂房原有的功能创造更大的利用价值以及经济效益。”苏儒敏在谈论创作初衷说道。他希望以点带面的形式带动周边一带创意产业的发展,彰显旧建筑的价值,形成集办公、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梧州特色创意园。
  操作:建筑与平面的分析虽然苏儒敏有做过比较完好的计划,以及从各地的环境设计中汲取了灵感,但仍然避免不了设计作品时出现颇多困难。先是设计方案有少许漏洞,对于办公间的区域划分不够合理;再者是再现灵感设计场景与平面展示困难,这在电脑设计方面就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上交作品的前一个星期,灵感不足与实践缺乏紧紧困住苏儒敏进行设计,为此,苏儒敏多次跑到旧厂房房址寻找灵感。为了设计作品的精确性,他对原有建筑结构进行了全面的透彻分析,通过去实地考察更好地掌握客观实在性,进而确定改造设计的基本意向。有时半夜两三点灵感突现,苏儒敏也会立刻爬起,一遍又一地修改设计方案,理清设计思路,根据旧建现有件施,上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综合梧州工业历史,将其融合一起。“有时候经常会通宵设计作品,上网浏览相关的厂房改造资料和著名的景点设计,不断地完善作品方案,有几次是设计到天亮也不停。因为一停,灵感就没了。”苏儒敏回忆说道。
  当然其中也遇到操作技术不娴熟的困境,苏儒敏便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电脑操作。为了电脑设计操作能够更加的精准,他多方面了解平面设计与展示的技巧,进行布局形式划分和平面格局划分。不断地实践,使得他的设计理念更加成熟,操作技术更加熟稔。
  设计:空间与色彩的融合专业课上的理论知识只是构思的框架,要经过实践获得灵感才能更好地带动设计。因此苏儒敏抓住实习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主动学习许多电脑设计操作知识,最后作品才得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操作的效果图呈现出来,特点鲜明,别具一格。室内空间界面的处理方式,以现有的梧州富民码头53号附近建筑厂房为基点,分别从顶面设计、地面设计、墙面设计三大部分展开。顶面设计考虑环保及防火性能,选材为钢,还能够起到隔热的作用。而地面设计则依旧保留原有的水泥地面,并从表面敷上与原始地面类似颜色的地平漆。而墙面为了考虑门、窗及光源的配置,则采用了红砖瓦的修砌,砖红色的墙面采光良好,同时又与具有工业金属色的地平漆地面衔接得当,凸显了工业文明的韵味,达到了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而在室内功能区划分时,苏儒敏分了办公室间,公共使用空间,配套使用空间等。主题办公室间又分了各个功能室,而公共使用空间尤具特色的是公司部门的办公区域分配,采用了隔离高度范围在1.2米到1.5米的低隔断,给每一位员工都创造出了相对封闭,相对独立的办公室间。苏儒敏力求做到对建筑功能上的置换,内部空间的改良以及细节上的效果设计。边实习边进行实地考察,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因素与资源,升值空间,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设计效果。
  苏儒敏的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两年来的实习,实践经验为他的设计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次的比赛也加强了他自身的实践性,对其以后的工作或者是设计都算是增加了一次经验,提升了专业的技能和应用性。他的指导老师于洋也提到,本次梧州人居环境设计的选题基于可持续发展是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设计根据原有的工业建筑结构,通过功能切换的方式带给工业建筑一种新活力,以达到保护原有工业建筑的目的,同时也给旧建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苏儒敏能有现在的成绩跟他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他虽然安静,但做事情有韧劲,刻苦和坚持不懈让他在实习期间为他的设计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指导老师于洋说道。(林紫珊杨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