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出成绩“造”出人才

期次:第145期       查看:101


  “这是我们此次的参赛作品《小区自行车智能停车库》,它主要是用来……”在人群的围绕中,一个身穿紫色衣服、背后印有梧州学院校徽的学生在认真地介绍此次参赛作品的想法、功能以及亮点。讲解的过程中,两名队友也正在配合他的介绍向评委演示机器的运行。这是我校代表队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赛区的答辩现场。
  4月28-29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赛区竞赛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我校原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资源再利用学院(合署办公)(以下简称:机化学院)共派出13个代表队参加比赛,并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其中,一等奖《青枣采摘机》《小区自行车智能停车库》入围全国总决赛。
  我校本次参赛成员主要为大二、大三同学,分小组参与竞赛。每小组5个人,由4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1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组成同时配备两名指导老师。其中,《青枣采摘机》的指导老师为刘玉周、邓鹰飞;《小区自行车智能停车库》的指导老师为卢松海、谢开泉,韦衡冰作为总项目负责人。
  悉心指导比赛荣获佳绩2017年3月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公布第八届竞赛的主题为“关注民生,美好家园”,参赛者有效准备时间为一年。我校机化学院的老师接到通知后,便抓紧时间组织学生报名参赛并筹备作品。
  参赛组要一年内完成一个科学创新作品,同时兼顾学业,在此情况下时间是紧迫的。指导老师们在短短的的一个月内帮助各个参赛小组确定参赛作品选题后,就和学生们展开了一趟科学创新之旅。
  机械类的科学创新作品的完成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但参赛学生们仍未修完专业课,知识储备有所欠缺。此时,就需要指导老师们的指点与帮助。
  面对参赛学生们的懵懂与茫然,指导老师们从最基础的抓起,耐心地教学生们如何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实地调研时应注重考虑哪方面的市场实情,帮助分析方案可行性等。指导老师们总会在原有的教学规划之外,给学生们作更详细的指导,帮助学生们一步步完善作品。
  从2017年的3月份到今年的4月份,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参赛小组不断完善自己的参赛方案。第一次提出方案的稚嫩,虽有创意却无法实现加工的窘迫。经过指导老师的讲解、提点后,反复修改参赛方案,进行调研。最后老师与同学们的一年努力成果,在赛场上终得学科专家的认可。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学生们进行实践操作的前提。《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装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为机械专业的主修专业课程,其中既有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课程的安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对学生授课时主要围绕“做什么、怎么做、做最好”对学生进行培养。即让学生明白日后工作是什么、围绕哪些方面展开并对他们具体承担的角色进行介绍分析,最后通过反复的学习,让学生们打下牢固的基础,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研室主任刘玉周介绍到。这些专业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将来出去工作奠定一个牢固的基础,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因此,动手也是我们专业的魅力所在。”本次比赛总负责人韦衡冰笑着说道。
  为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巩固专业知识,“以赛促学”成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模式。平日里除了在教室上课之外,也会到北门对面的旦冲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此外,借助广西智能显微设备研究中心精密设计与制造实验室等实验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等学科专业竞赛。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竞赛,通过发现不足并及时填充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智能制造2025”等战略成为我国近年来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趋势。没有创新就无法发展,这就给肩负培养人才的高校带来一个挑战,即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机械专业深知使命的艰巨,亦迎难而上。(杨鑫娟黄春梦黄敏锐)